第355章 升温的火药桶【二更】
书迷正在阅读:她爱穿女仆装、青梅(百合abo)、这个种田系统有点色情啊(NP)、18禁妖怪诊所( NPH)、此情难寄 (1v2)、月落归林(古代h)、我夫宇文成都[隋唐]、丞相,你锤子掉了、一觉醒来她结婚了[娱乐圈]、我在仙界摆地摊
就在中华帝国跟美国角逐巴拿马运河之际,位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也成了各国争夺的焦点。 原本,中华帝国牵头组成的八国联军对英作战后,夺取了苏伊士运河,并由八国政府联合管理。 然而,苏伊士运河每年高达三亿美元的巨额过路费收入让各国眼红。八国集团当初规定好的利益分配为中华帝国(20%)、法国(20%)、德国(20%)、意大利(10%)、奥匈帝国(10%)、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0%)、俄罗斯帝国(5%)、荷兰(5%)。 不过,在苏伊士会战期间,出力的只有中华帝国、法国和德国三国,其他五国出力甚微,尤其是荷兰只派了500士兵,俄国和奥匈也没出多少力,土耳其帝国只负责后勤,他们分了30%的利润实在太便宜他们了,意大利最新不服,要求重新按照出力多少来分配苏伊士运河的利润,毕竟30%就是9000万美元,相当于意大利14个月的财政收入,这是一笔巨款。 对于意大利的提议,中法德三国自然同意,毕竟他们的贡献最大,分配的最多。然而,奥土俄荷四国却是反对。双方于是争吵不休。 1908年8月,意大利抛开奥土俄荷四国,单独跟中法德三国重新分配苏伊士运河利润。 四国政府随后在开罗完成新的利润分配方式,史称《开罗专条》。《开罗专条》为中法德意四国抛开八国集团单独订立的专条,规定中华帝国(27%)、德国(27%)、法国(25%)、意大利(14%)、奥匈帝国(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俄罗斯帝国(2%)、荷兰(1%)。 荷兰一下子从5%降到1%,虽然非常不甘心,但是荷兰并未出力,能够得到0.5%的利润分配也是赚,因此只是抗议了几句。但其他四国则不同意这个方案,于是八国集团从内部分裂。 由于八国联军在苏伊士运河的驻军主要来自中、法、德三国,而且军队战斗力强悍,其他四国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中法德三国之间也是各怀鬼胎。 法国和德国天生的冤家,不打两仗是不会消停的,而中华帝国正式借着这一点,希望进一步挑唆法德矛盾,而苏伊士运河这个巨大的利益点就是最好的工具。 中华帝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要不了多久就会实现正式商业化运营,到时候苏伊士运河的流量就会减少,收入也会下降。 于是,中华帝国决定让出苏伊士运河的27%的股份。但如何出让是个学问,为此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和一干文武大臣们商议了好久,最终决定将这笔股份分别出让给英国和德国。 1908年9月,中华帝国抛出转让苏伊士运河股份的消息,全世界各国纷纷派出特使跟中华帝国洽谈,希望获得一部分股份,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利益实在太大,没有哪国不想分一杯羹的。 于是,中华帝国坐地起价,27%的股份不过八千多万而已,硬是被几十个国家的投资商炒作到了5亿美元。 英国政府迫切需要取得苏伊士运河股权,因为英国的战略是夺回失去的利益。只是暂时英国不敢跟八国全部翻脸,所以只有取得运河20%以上的股份才有权利在运河驻军。而只有英军进驻苏伊士运河区,将来才有希望夺回整条苏伊士运河。 因此,英国是出价最高的买家。而德国和法国也希望得到中华帝国的股份,那样他们就有主导苏伊士运河的权利了。 中华帝国在考虑良久,最终制定了挑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矛盾的战略。 1909年1月,中华帝国将22%股权作价5亿2千万美元转让给英国,将4%的股权作价1亿2万美元转让给德国,将1%的股份作价1000万美元转给了荷兰。这样,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驻军权利,英军重返苏伊士运河。而德国的股份升至31.5%,成为第一大股东,对苏伊士运河有着主导权。荷兰的股份提升至2%。中华帝国放弃了股份,但是却获得了6.5亿美元巨额资金。 4月份,中华帝国驻苏伊士运河军队撤离,防务移交给英军。1万中华帝国军队撤退至位于地中海的塞浦路斯海军基地,编入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海军陆战旅。另外一万军队撤到印度洋马尔代夫海军基地,编入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海军陆战旅。 这样,中华帝国成功的从苏伊士运河的暴风区退到外面,坐山观虎斗。 随着中华帝国从苏伊士运河撤军,苏伊士运河区成为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焦点。 不过,随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利益碰撞的加剧,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和土耳其帝国四国将股份集合了起来,股份达到了49%,英法俄两国的股份合起来也是49 %,双方势均力敌。 双方都想获得51%股权,以便控制苏伊士运河,于是乎,荷兰手里的2%股权就成为了他们的争夺焦点。 荷兰本以为这样可以坐地起价,卖个好价钱,可是哪成想,事情太过复杂,两大军事集团荷兰哪个都不敢得罪。荷兰曾经一度想把股票分作两份卖给双方,但是双方都不同意,都要求得到全部,于是荷兰人手里的股票就成为了烫手山芋。 荷兰跟德国在南非问题上是同盟,因此倾向于将股票卖给德国,但是英法对荷兰施加强大压力,荷兰靠近法国,海上通道又靠英国海军放行,也不得不考虑。 不过,因为第三次布尔战争问题,荷兰跟英国十分不对付,谈判陷入僵局。 1909年6月,在英国海军的强大封锁之下,德国和荷兰无法向南非增援军队和补给南非德荷联军。6月12日发生于金伯利的会战当中,德荷联军因为兵力上处于弱势,补给供应不上,最终在十几万英军面前战败。 德荷联军放弃南非退回德属西南非洲,英军兵压边境,但是没有选择扩大战争,因为英国已经筋疲力尽,夺回南非就行了,不想再跟德国扩大战事。对于南非境内的布尔军游击队,英军有的是经验,很快在不拉托斯山取得大捷,消灭布尔军主力,从此结束了第三次布尔战争。 英国从新夺回南非,对于英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南非的金矿和钻石可以迅速弥补英国在英中战争,英国抵抗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中的巨大消耗和损失。英国随后对南非实行了奴隶制统治,残酷镇压布尔人反抗,掠夺金矿和钻石矿。 此举激起了欧洲社会的强烈抗议,但是英法俄三国协约根本不在乎。荷兰政府一怒之下将2%股票卖给了德国,于是同盟国方面获得了51%股权,控制了苏伊士运河。 同盟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对于协约国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双方的矛盾与日俱增,原本在欧洲巴尔干半岛是个火药桶,如今苏伊士运河同样也变成了火药桶,一旦双方控制不住自己,那么在苏伊士运河的两大军事集团的驻军就会爆发冲突,甚至由此引发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大战。 偏偏英国当局希望夺回苏伊士运河,英军不断打着维护运河治安的幌子,向苏伊士运河增加驻军。而法国也并不放心英国,毕竟法国抢了英国很多非洲殖民地,因此也打着支持协约国盟友的旗号向苏伊士运河增兵。而德意奥三国同盟自然要防范协约国的增兵,因此也跟着向苏伊士运河区增兵。 同样,土耳其帝国得到了埃及,也不放心英国,担心英国重新占领埃及,于是也向埃及调集大军。 就这样,从1909年夏天开始,同盟国和协约国纷纷向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增兵,造成狭长的苏伊士运河区驻军达到百万,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不断激化,时有发生双方军队士兵冲突事件。 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不断升级,尤其是德法两国在瓜分了英国殖民地之后,利益分配不平衡,矛盾更加激烈。 1909年秋,法德两国在摩洛哥问题上矛盾激化。 摩洛哥北临地中海,西接大西洋。它的重要港口丹吉尔扼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要地。 进入20世纪以来,法国迅速向摩洛哥扩张势力,大肆进行经济渗透,控制摩洛哥财政,并同西班牙划分在摩洛哥的势力范围,与同样在摩洛哥扩张的德国发生冲突,德国正在进行大海军计划,大量建造神弓型战列舰,并且摩洛哥的战略位置重要,德国计划在丹吉尔港打造德国公海舰队的海外基地。 英国和法国自然不会让德国的公海舰队走出波罗的海和北海。英国立即支持法国强化对摩洛哥的控制,计划将摩洛哥变为法国的领地。德国自然不允许,在这之前,英法曾经签订协定,法国承诺不干涉英国在南非的行动;英国则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但这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因此德国同样在摩洛哥扩张势力,阻止法国。 德法英三国在摩洛哥大量制造恐怖事件,摩洛哥政府官员们变成了替罪羊,今天死个不听话德国人话的部长,明天又一个不听英法摆布的局长暴毙,造成摩洛哥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 1909年 2月,法国要求摩洛哥在法国监督下进行“改革”,企图使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德国立即进行抗衡。3月,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城市丹吉尔,宣称德国要维护摩洛哥的独立,列强在摩洛哥的地位绝对平等。接着德国宰相比洛向参加1880年《马德里条约》的所有国家建议,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 《马德里条约》规定,所有外国及其公民在摩洛哥所享有的通商权利和其他权利均应一律平等。德国给法国的照会以战争相威胁,法国外长t.德尔卡塞采取强硬态度,并得到英国的支持。局势顿形紧张。6月6日,法国内阁会议发生激烈争论,德尔卡塞被迫辞职,总理m.鲁维埃兼任外长,同德国继续谈判。 这时,两大军事集团都不希望将矛盾激化,因为双方都没有任何全面战争的准备。尤其是英国,绝对不允许爆发大战,因为英国在英中战争和八国联军瓜分英国殖民地战争中元气大伤,需要休养生息。 同样,德国叫嚣着战争,但是德国公海舰队还不足以打破英国和法国强大的海军封锁,因此德国海军也需要时间准备。 双方都要面子,但是都不想立即开战,于是请中华帝国作为调停者。本来想让美国也一起介入的,但是欧洲国家认为,美国在欧洲没有立足点,没有话语权。而中华帝国不同,强大的军事实力有本钱让两大军事集团都给面子,同时中华帝国获得了地中海塞浦路斯海军基地,有资格参与地中海的摩洛哥危机。 然而,令两大军事集团悲催的是,中华帝国一直就没安好心,调停不假,但是却故意把问题复杂话,制造更多的利益纠纷。 由于双方都不想大战,因此只能按照中华帝国的调停方式接受谈判条件。 7月8日,德法达成了协议,接受中华帝国提出的和解条件,并签订了《摩洛哥和解条约》。由于中华帝国故意偏向德国,会议结束时签订了有利于德国的条约。承认摩洛哥独立,但又承认法国和西班牙在摩洛哥的势力范围,造成德法的矛盾没有根本性解决,反而恶化了。同时,中华帝国又把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交给了德国,丹吉尔港口改为国际共用港口,为德国海军进入丹吉尔港口创造了法理条件。但是中华帝国又把港口管理权交给了法国人,使得德法两国在丹吉尔港的问题上进一步激化。 摩洛哥危机在中华帝国的斡旋下,在两大军事集团都没准备好战争的前提下解决了,但是只是表面上解决了,双方都有面子下台阶,避免局势升级而已,被中华帝国故意搅和了一顿后,矛盾更加尖锐深化了。 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不仅仅在非洲,在欧亚大陆上,双方同样在角逐。 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巴格达至波斯湾的铁路。19世纪80年代末,德国为争霸世界,推行东进政策,把势力伸入近东,力图修建一条铁路,使之与欧陆铁路相联接,成为一条自汉堡、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直抵波斯湾的大铁路。这一铁路不仅使德国势力控制土耳其,而且严重威胁高加索、波斯等地区和英属印度。因此,遭到俄、法尤其是英国的反对和阻挠。 这条铁路正是因为同时威胁到英法俄三国的核心利益,导致其成为三国协约签订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1889年,在德意志银行的领导下,一群德国工业家和银行家,从奥斯曼政府那里获得了一项特许权,建设从首都君士坦丁堡横穿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的铁路。这一协议持续十年后,到1899年,奥斯曼政府又批准了第二阶段的建设任务,即所熟知的‘柏林-巴格达铁路项目‘。第二项协议是德皇威廉二世1898年访问君士坦丁堡的成果。在这十年里,德-奥关系变得日益重要。 德国决定,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与土耳其建立牢固的经济联盟,大力开发德国工业品出口东方的新市场。柏林-巴格达铁路项目是这一重大而可行的经济战略的核心。隐藏于这个项目后面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获得潜在的石油供应,对此,英国当然会跳出来反对。后世的中东问题中,中东国家以悲剧形式表达了对西方的仇视,其种子就是这个时期埋下的。 近20年来,连接欧洲大陆和巴格达的现代铁路建设问题,一直是德国同英法俄冲突的焦点。负责巴格达铁路项目的谈判专员德意志银行董事卡尔-贺尔菲里奇认为,除了德国海军舰队日益强大之外,没有任何问题能像巴格达铁路建设那样引起伦敦和柏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紧张的了。 这条铁路第一次把君士坦丁堡和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内陆腹地与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联系了起来。这样的铁路,一旦扩展到巴格达,再延伸到不远的科威特,将在欧洲和整个印度次大陆之间建立起一条价格低廉而快捷的交通通道,这也是最高等级的世界级铁路。 在英国看来,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当时被派往塞尔维亚军队的英国资深军事顾问拉方(laffan)警告说:“如果柏林-巴格达铁路建成,这块生产数不尽的经济财富、海上军事力量根本攻击不到的巨大内陆疆土将统一在德国的周围。俄国与它的西方朋友--英国和法国,将会被这一屏障阻隔开。”拉方还说:“我们在埃及的利益处于德国和土耳其军队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并且两国军队从波斯湾可以直接威胁到印度。很快,亚历山大港和达达尼尔海峡将极大地加强德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 拉方的话中已经暗示,英国的战略是要摧毁柏林-巴格达铁路,阻止德国经济再度腾飞,维持英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看一眼世界地图就会发现,从柏林到巴格达,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一字排开。只有一小块条状地带横亘在这条链条上,阻止了东西两边的联系,这就是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虽小,但处于德国与君士坦丁堡港和萨洛尼卡等大港口之间,如鲠在喉。这些港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把守着东方的大门。如果塞尔维亚被征服,或是被利诱加入柏林-巴格达体系,那么对于协约国遏制同盟国势力扩张的战略将是致命打击。 因此,毫不奇怪,在这条铁路开建那天起,巴尔干地区战火连绵,动荡不安,曾经发生的战争有土耳其战争、保加利亚战争以及连续不断的地区冲突。冲突和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柏林-君士坦丁堡联盟,特别是阻碍了柏林-巴格达铁路的建设,也因此达到了英法俄三国的目的。 然而,中俄战争、中英战争和八国联军侵英战争之后,英国和俄国的力量被严重虚弱,巴尔干地区受到英国和俄国的影响力大为减小,反而中德三年同盟,以及德意奥三国同盟和土耳其帝国的紧密关系,使得塞尔维亚被迫让步,允许巴格达铁路通过。 这极大的刺激了英法俄三国,为了不让这条铁路修成,英法俄三国对塞尔维亚展开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介入,造成塞尔维亚政治动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大批的塞尔维亚分离主义开始活动,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 公元1909年12月3日,英法俄三国秘密在塞尔维亚支持兰博尼顿组建了黑手党。黑手党作为20世界最为著名的恐怖暗杀组织,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破坏巴格达铁路项目,暗杀塞尔维亚亲德奥的政客和军人,但很快这个组织为了目的和金钱不择手段,渐渐脱离了英法俄三国的控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恐怖组织。只要有人出钱,不管是上至皇帝还是下至平民,他们都会接手,并毫不犹豫的执行刺杀。 于是,塞尔维亚又成为一个可能引发大战的火药桶,而黑手党则成为火药桶上的不定时起爆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